陶瓷餐具是如何誕生的?需要那五步你知道嗎?接下來小編就帶你了解。
陶瓷餐具的燒制和應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,其造型多樣、色彩斑斕、手感清涼細滑,容易洗滌,深受國人喜愛。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,一套陶瓷餐具是如何誕生的。
1.設計產品圖
針對產品從形態、功能、圖形與色彩方面進行設計,并在一定情況下與其它材料相結合,進行陶瓷具的產品設計。
2.制作產品模種
一般情況模種的修制由幾種:
1.可塑泥模種 : 主要用來做雕塑類型的陶瓷模種。
2.石膏模種: 主要做日用和藝術陶瓷。
3.金屬等其他材料模種: 墻磚,面磚之類型陶瓷的生產。
4.硫磺模種:從石膏模具翻制成,目的是為了更多更方便制造石膏模具。
3.制作生產石膏模具
4.倒漿
倒漿則是利用石膏模具的吸水性,將具有流動性的泥漿注入石膏模具中,使得泥漿分散的粘附在模具內壁上,形成和模具相同的坯泥層,并隨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層后,當達到一定厚度時,經干燥收縮而與模具脫落,然后脫模去除后坯體制成。
5.修坯補水
對于日用陶瓷粘接完手柄和流嘴后的坯體,由于其表面不太光滑,邊口都有毛邊,有的還留有??p跡或流漿等情況,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工修平,稱之為修坯。修坯也稱為“旋坯”或“利坯”,是陶瓷成型中極為重要的工序之一,其目的主要是使器物表面光潔、形體連貫、規整一致,成為能適應施釉操作和入窯燒成的精坯,是.后確定器物形狀的關鍵環節。